#聚焦全世界 #消失的王者草原巨獸 #今晚10點30分
寰宇新聞
最近一直有山豬吊誤傷野生動物的新聞,受害的動物從台灣黑熊到浪浪都有..😢😢😢
雖然農民們不是故意,但這些陷阱卻真的都是山林中的威脅。
而在非洲大草原上,更是佈滿了無數個要命的套索。
照片中的JC,是南非克魯格國家公園巡守隊的前小隊長,也就是”反盜獵小組長”,他專抓潛入國家公園和私人保護區的盜獵者。🔦
因為與盜獵者周旋好幾年,熟知盜獵手法,他的反盜獵小組成員,幾乎都是”前盜獵者”,不單是,JC要提供給這些人工作,讓他們不再為錢而殺害動物,更因為只有放陷阱的盜獵者,才知道盜獵者怎麼想,才知道要去哪裡清除陷阱。
但非洲草原,那是幅員多廣的地方? 在有限的人力下,有時候,還是會慢一步☹️
本來在河邊喝水的長頸鹿,可能下一秒就誤中了套索陷阱…
🦒照片當中的長頸鹿,是即將臨盆的媽媽,但牠還來不及嘗到做母親的喜悅,就命喪荒野…連帶牠的寶寶,也沒有機會看看這個世界…😭😭😭
下手的當然是當地的盜獵者,動機很簡單,就是為了賺錢, 為了過日子。
JC說,有時候要發現盜獵犀牛角的獵人,不是那麼困難,因為,只要在某個貧窮的村落,突然有人蓋了新屋,買了新車,孩子有了新衣裳,那大概八九不離十。
貧窮,不是一種病,卻是一種毒。
這十年來,前進並深入非洲好幾次,當你妳走進一個非洲家庭,發現全家財產只是一隻母雞,當你妳好幾次,看見孩子們蛋白質的來源不是白蟻. 蟲,要不就是老鼠時,你妳或許多少能夠理解,為何他們不在乎野生動物的死活? 因為他們自己可能都活不了。🥺
第一張照片訪問時,JC站在相思樹下義憤填膺地說,很多歐美團體人士坐在辦公室,吹著冷氣,在網路上高談闊論宣揚保育野生動物,靠著揮舞保育大旗,向世界募款,光鮮亮麗又賺到愛心名聲,但卻沒幾個人真正走入非洲荒野,更沒有人想要發掘問題的核心? 為什麼這些人要傷害野生動物? 因為非洲人的肚皮,從來不是他們所在乎的事。
生在台灣的我們,多數的人衣食無虞,其他已開發國家人民皆然,我們能做的,除了絕不購買野生動物製品之外,也許也該認真思考,我們還能做些甚麼?
前幾天,在一場演講上,有觀眾問我,很多未開發國家為了發展經濟,濫砍濫伐雨林,罔顧生態環境,但他們的理由是: 你們這些先進國家都已經享受過了,接下來該我們享受了…
站在人性自私的角度上,沒有說錯,但如果人類還想永續生存,或許就該換一種思維:已經享受過經濟果實的我們,是該伸出援手並且思考:如何讓這些第一線的人員顧好肚皮,就像JC的小組成員,從狠心的盜獵者轉變成為野生動物的守護者。
😅備註: 在非洲荒野生活不易,拍攝也挺艱難,兩位攝影耗費體力心力,而原本在地下空拍的一松,竟然還得爬到樹上…><
🙇🏻♀️感謝寰宇電視台購買「聚焦全世界」版權🎉2021年週末都有播出喔😬
陳一松
台灣黑熊在 哪個 國家公園 在 城市山人 Mountain Urbanit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
【回顧 ── 山域政策總體檢】
這一系列的「山林瘋之亂」報導,說起來有趣,其實是同為山友的記者親身從戒茂斯走到嘉明湖一趟之後,才有的專題靈感。累積多年的問題,也隨著媒體曝光攤到了太陽底下。
我希望這代表著「山友」這個群體,也逐漸從以前只顧爬山的一群人,轉變為了有環境意識的公民。
.
我們上山都想要拍到漂亮的照片,但願意將鏡頭對準人為衝擊的山友並不多。誰會拍攝惡臭四溢的大糞坑跟四散的排遺、衛生紙?誰會好奇協作的廚餘丟到哪裡?又有誰會思考山友、登山產業和自然生態的互動是好是壞?
我想要告訴大家:不要只在乎目的地。過程中的經歷,也都是登山體驗的一部分。我們也要讓過程中的糟糕體驗越少越好,不是放任他們失控到令人一去就不敢再去。
國外的管理體制能發揮永續精神,其實是人民集體意志的展現。咱們臺灣人也不該落於人後,應共同督促彼此和政府,做好各自該做的事情。
相信隨著有良好意識的山友日益增加,我們的環境也能迎來正向的改變。
.
以下是一系列報導的連結和我的短評。
我知道會員制閱讀是個敗筆。顯然記者的上司認為這是深度報導,不是公共議題,但畢竟註冊是免費的,還是希望大家能看看山裡發生的事情。
-------------
【山林瘋之亂1】不出國瘋登山 人數暴增引發3大亂象
山域問題的導論。導火線是無上限的嘉明湖戒茂斯替代路線,以及人潮過量引發的安全問題、環境問題,也曝露了協作產業所處的灰色地帶。
🌐 https://udn.com/news/story/120887/4737268
---------------
【山林瘋之亂2】高山協作遊走法律邊緣 「過時法規應跟上開放腳步」
針對登山產業的深入報導,其可粗略分為商業團和協作團體,兩者常是彼此配合的關係。經典模式是消費者交錢給商業團,商業團再將帳篷、伙食服務外包給協作。
我國沒有針對登山產業的法規,也沒有明訂雙方應盡的義務與責任,互動上往往保持著模糊空間,並非長久之計。部落共管模式是否能夠成功,還需要仔細觀察。
🌐 https://udn.com/news/story/120887/4738970?from=udn-catelistnews_ch2
---------------
【山林瘋之亂3】廚餘、排遺爆量扭曲生態 山界籲訂承載量
登山健行活動的觀光化以及隨之興起的登山產業,對自然生態的影響如何?可以看這一篇的介紹。附加一提,現行承載量都是以設施容量上限為準,但針對一個只能露營的路線,就很難計算了。
🌐 https://udn.com/news/story/120887/4739618
同場加映──報導者
‧ 山林解禁,然後呢?缺乏生態監測,山椒魚棲地險變山屋 - https://www.twreporter.org/a/human-interference-on-wildlife-impact
‧ 登山客廚餘改變山林:台灣黑熊頻闖山屋,酒紅朱雀膽固醇飆高 - https://www.twreporter.org/a/human-interference-on-wildlife-waste
---------------
【山林瘋之亂4】林務局回響了 邀山友共訂山域承載量、與協作共管
國家公園行總量管制已久,但大部分國有林地卻沒有管理的法源。這次的事件應會促成《森林法》修正,讓林務局能有工具實施總量管制。基本上只要主管機關能有所作為,盡量不讓沒有白紙黑字的「默契」成為管理基調,那就是好的改變。
另一方面,國家公園的事業法規一直都很弱,不然怎麼可能規範不了園內的協作團體?希望未來國家公園和登山產業的關係也要正常化,不要盡是打馬虎眼。
然後指定體育署為山林活動主管機關,應該已經證明是個笑話了吧。(跨部會工作小組今年僅開過一次會)
🌐 https://udn.com/news/story/120887/4741587?from=udn-relatednews_ch2
---------------
【山林瘋之亂5】減少「屎地雷」 山友籲建乾式生態廁所
超愛這個單元。大家應該都受夠了臭到不行又蒼蠅一堆的大糞坑,對吧?我研究過國外的荒野排遺處理策略,所以知道真正的「生態廁所」,絕對、絕對、絕對、絕對、絕對不是挖坑這麼簡單。
其實許多較偏遠的高山營地附近也是滿目瘡痍,針對土硬挖不了貓洞的場域,這類廁所應該也有發揮空間。(拜託政府趕快正視小溪營地的問題好嘛 🙄)
🌐 https://udn.com/news/story/120887/4742919?from=udn-catelistnews_ch2
---------------
【山林瘋之亂6】權責橫跨4部會 人潮一來山林管理就當機
林務局和國家公園是我們山域的兩大管理機關,但在政府體系中卻是人微言輕的下層單位,所以要在體系內催生大的改變非常困難。我認為大家要在這類議題上口徑一致,讓中央知道人民的意見,才有改革的轉機。
🌐 https://udn.com/news/story/120888/4745471
---------------
【山林瘋之亂7】不讓排泄物滿地流 爆紅戒茂斯將設「木屑站」
報導中沒提到的是,只要部落共管不可行,戒茂斯路線就會轉由米亞桑來管理。這個木屑站應該已經建好,或是快建好了,令人讚嘆林務局的反射神經。剩下的任務是達成糞尿分離,但這還是要依靠設施才行啊~
記者也是對排遺處理很有興趣呢 (笑)。
🌐 https://udn.com/news/story/120887/4767551
--------------
這一系列報導來自聯合報,有人可能會因為政治立場而不願加入會員,我理解。然而山域議題的報導本來就不多,能有像這樣的總體檢實是難能可貴,不管是誰來做都應該受到鼓勵。(感謝公視和聯合今年的專題)
我們對自身環境的關注,應該超越黨派與信仰。我一直是這麼認為的。
台灣黑熊在 哪個 國家公園 在 一開始就不孤單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
高中生zozo、yoyo期末考,考完地理科後,跟我分享:「媽媽,今天考出台灣黑熊的題目喔!」我興奮地直問考些什麼?因為就在考前一天,我在休息時間讓她們看了一段《黑熊來了》紀錄片,沒想到,這麼幸運的出現在考題中。女兒一附「OK啦」模樣,還說,其實是送分題,原來題目是:台灣黑熊出現在台灣哪三個國家公園?
她們分析:「第一,一定是山區;第二,不可能是台江、墾丁,那太誇張了。」
所以,答案是雪霸國家公園、太魯閣國家公園、玉山國家公園。
才不過看了半小時電影,就已經可以從中了解到,臺灣黑熊是屬於森林的動物,分佈在海拔1000-2000公尺的山區,也許是因為他們愛吃果實,這樣的海拔地恰是台灣殼斗科適合生長的海拔梯度,目前,牠們分佈在臺灣全島1/4面積。
#MOD剛好有黑熊來了電影
台灣黑熊在 哪個 國家公園 在 玉山國家公園- 首度確認77隻台灣黑熊活躍大分山區|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
玉山國家公園大分山區是台灣黑熊的大本營,歷經八年調查,玉管處與屏東科技大學黃美秀教授團隊終以DNA鑑定技術,首度確認大分山區台灣黑熊的族群數量至少七十七隻,且 ... ... <看更多>